当前位置: 首页>>培训研修>>交流心得>>正文

如何作一名称职的高校教师——刘健

来源:  更新时间:2014-05-13 11:07:24

自己读书读了20多年,读书时和同学们时常会评论老师上课的水平;如今自己身在教师的岗位,不仅要考虑、倾听学生的评价,更要自己反思——我到底做得够不够好,如何才能把课上得更好,如何才能让课堂收到更好的效果。   

我一直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多年来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的课堂教育和国外的差别在哪里?差距又在哪里?   

入职培训为我解开了不少困惑。这里我想就对我影响最大之处与大家汇报、交流三个方面。   

第一,关于情绪管理与心理干预。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方面的讲授,也同时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确实要好好补课。要想上号课,照顾好大部分学生,必须注意他们的一些细微的表现。学生们都很优秀,却不免因为身边发生的变故而影响了本来的成长,我们作为老师,起码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尽量及早发现问题。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要传达的,要表现的,应该是一种积极的能量。   

近日读到一则关于“最好的老师”的故事。   

那年,小学五年级的汤老师迎来了新一批学生,小男孩瑞吉便在其中,他坐在前排角落,总是把书桌摆得乱七八糟,瘦小的身躯总是趴在桌面上,穿的又脏又旧又不合身,总是独自一个人。教瑞吉,成为一件既困难又失望的事,在他的作业考卷上打大红叉成了固定麻木的事。但在汤老师查阅瑞吉过去几年老师的评论时惊呆了。瑞吉一年级的老师评论是:聪明、活泼、时常嘻笑,他作功课整洁,按时缴交,对小朋友们的态度友善,有他在身旁,总带来喜乐。二年级时的评论是:瑞吉是个好学生,与同学们相处融洽。但因他妈妈患了重病,以致他的家庭生活,遭遇难题。三年级时:瑞吉母亲的去世,带给他极大的困难与改变。他虽尽力于功课,但他爸爸却似乎无意介入。若无其它帮助,则会因家庭生活的改变,带给他极大的影响。四年级时的评论则是:对于学校里的功课与活动,瑞吉已不再做出正面的响应。他鲜与其它同学来往,并且,经常还在课堂上睡觉。汤老师终于明白瑞吉种种问题的原因所在,同时她感到无比羞耻和亏欠。   

那年圣诞节,学生们都从家里带包装彩丽的礼物来给老师,当然,瑞吉带来的是一个用橡皮筋圈住的旧杂货店纸袋罢了。汤老师开启一件件礼物,当拿起瑞吉的旧纸袋时,立时引发了全班大笑。她举起手止住笑,掏出两样东西:一件是镶有塑料亮片的腕镯,有几片已经脱落;另一件是半小瓶香水。汤老师先向瑞吉道谢,然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带上了那个旧手镯,接着打开那半瓶香水涂擦在手臂上。那天放学以后,瑞吉没有走,等候着汤老师,只为说一句话:“今天早上,你闻起来,就和我从前的妈妈一样。”此后,汤老师为瑞吉花了许多额外的时间,瑞吉慢慢有了转变。   

一年后,瑞吉小学毕业,汤老师从门缝里发现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你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一位老师。光阴似箭,六年后,汤老师又收到瑞吉的来信,上面说:我已完成了高中教育,全校我排名第一。你却仍然是我生命里所遇到的最好的一位老师。四年又过去了,又一封瑞吉的来信,说:明天,我将以最佳成绩大学毕业。到现在,你还是我一生里所遇见过最好的一位老师。几年又过去了,汤老师又收到了瑞吉从美国寄来的信,信尾:无可置疑的,你一直是我所遇见过最好的一位老师。第二年的春天,瑞吉寄来了精美的结婚请帖,请汤老师参加婚礼,并请坐在为新郎母亲保留的座位上。汤老师欣然前往。   

婚礼上,瑞吉用充满敬爱与感恩的眼光望着汤老师,说:“汤老师,若不是你曾无条件、全心全意地给予我莫大的爱心与教导,我哪有力量与信心,来突破困难、创造未来?在我心目中,你岂只是一位老师而已,你早已取代了我妈妈的地位。”喜泪盈眶的汤老师回答:“事情并不止如此,是你教会了我如何作一位老师。”   

读完故事感动之余,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位老师的责任,也深深体悟到学生对于老师的期待——能够像最亲近的人一样信任他们,给予他们温暖。   

第二,关于工作礼仪。   

柴庆春老师的培训讲座,使我明白了很多礼仪道理以及规范的行为表达方式。教师礼仪是指人民教师在工作中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虽然我们在这方面不需要如公关礼仪那般细致复杂,却丝毫不容小视,因为我们还关乎着重要的一层——示范作用。   

“言为师范,行为表率”,说起来容易,细做起来,到处都是学问。   

自己在作学生的时候就有这样的体会,任课老师衣着合体,课堂氛围就比较好。也总在逛街、试衣服时听到销售人员说“您是老师吧”,可以想见,是大家长期养成的职业气质以及对自己规范的穿着习惯以至于销售人员能从我们的言行判断大概。这是我们所能做到的基本的方面——要得体。   

更重要的,教师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对学生们具有不容忽视的示范作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无言之语”、“无语之教”。一个讲礼仪有素养的教师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反之,我们的一个小小的疏忽,可能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影响教师的形象还是小,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取向才是大。《荀子·修身》里讲得好: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第三,关于主动学习。   

这是对我们作为老师的挑战。   

刘俊勇老师作了“行动学习及其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的培训。我也查阅了行动学习的相关资料。我觉得一般提“行动学习”可能更适合于管理类的一些课程及培训项目,而我们不妨转换一下,它是一种主动式学习、是体验式学习,这样我们所有的老师都能思考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我想刘老师的培训也有这样的目的。   

行动学习法在指导思想上和程序上都是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一种学习方法,本质上是学习者自导式的,这意味着参与行动学习的学习者必须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同时,行动学习法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在某种意义上,行动学习的过程是一种社会交往的过程,人们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学习与成长。从这些来看,我们将其转换为主动学习来探讨教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这样的学习法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得到了彻底改变,教师成为学习者,或者说教师与学习者的身份经常是互动的。我们提了很多年的“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有了实际的可能。   

记得我上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引导我们学习的,而且当时大部分是由我来组织大家,设计每一次课,至今记忆犹新。我们一个班分成了几个小组,一般5至8个人一组。语文课由好几个模块组成,课前五分钟的自命题作文和小组PK的即兴作文,主动学习的主课堂,课后的阅读训练,还有组报园地。各组间相当活跃,总是竞相提问,解答,有点辩论赛的氛围。初中三年的语文课,那样的学习有两年的时间,我们班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年级第一,而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我自己也是从那两年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   

后来,大学四年,研究生五年,我一直在学习数学。有时会想,数学课堂,怎么搞下主动式学习呢?   

如今我身为保险学院的老师,承担着保险精算类的课程,我又在想,这些课程怎么能够搞活课堂,让学生们主动起来呢?   

刘老师的培训无疑给我敲了警钟,在让学生“主动起来”这个问题上,我必须继续探索。   

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学生缺乏创新,中国的科研缺乏创新,如果我们总是继续中国特色的填鸭式课堂,学生会烦,老师自己也很烦,又何谈创新。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对于我们自己,如此;对于我们的课堂,如此;对于我们的学生,也如此。   

学无止境,我刚刚走上教师的岗位,要学习和探索的东西还太多太多,我想同事们也都如此,就让我们也互动起来,分享下我们彼此的模式和体会,在我们教学科研的路上,走出我们坚实的每一步。